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详情>刘子军《2022中国能源形式分析与碳中和解析》

刘子军《2022中国能源形式分析与碳中和解析》

2022/02/11 18:07

碳中和,是不是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发展陷阱?碳中和之下,国内将诞生哪些发展机遇?内容来源:知名财经评论员刘子军老师与量子教育合作的精品课程《刘子军:2022中国能源形式分析与碳中和解析》。

碳中和,刘子军,碳达峰

大家好,我是刘子军。今天,我们来聊聊碳达峰与碳中和。

碳达峰,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,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,之后逐步回落。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。

碳中和,是指企业、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,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,通过植树造林、节能减排等形式,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实现“0排放”。

2020年9月,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: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,2060年实现碳中和。

碳中和,刘子军,碳达峰

一、碳中和是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发展陷阱吗?

关于碳中和,国内一直有人认为是西方发达国家给中国挖的发展陷阱。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碳中和,搞个碳中和的游戏规则之后,靠卖碳积分就能大赚一笔。中国要是一起玩,不仅要累死累活的发展经济,还要被西方发达国家用碳积分剥削。

我(刘子军)认为,既是也不是。

当初欧洲国家提出碳中和,确实是在给全球挖坑,重点对象就是中国和美国。因为中美是全球第一、第二大碳排放国家。中国起初并不同意,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戴个紧箍咒,限制自己的发展。那现在为什么又主动宣布要搞“碳中和”呢?

1.主动参与碳中和的2大原因

因为近几年,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外环境发生了变化。

中美关系由合作转向竞合

中美关系这几年颇为紧张。中国必须要考虑,一旦发生军事冲突,中国非常依赖的海上能源通道就会被直接切断,这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灭顶之灾。届时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问题,整个经济都要面临严峻的考验。

倒逼国内进行产业改革

改革开放四十多年,中国的产业也要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。以往的改革,往往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,削弱改革的效果。碳中和的提出,恰好跟中国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谋而合。对外,中国可以直接搭上全球发展的便车,成为新一轮游戏规则的制定者。对内,可以倒逼国内的既得利益集团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2.中国实现碳中和的2大路径

碳达峰、碳中和的目标,对中国而言并不轻松。特别是碳达峰,中国的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,比第2名到第6名的总和还多。那中国做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核心思路是什么呢?

产业结构转型

中国还处在制造业的第三梯队,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,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。这就导致,中国90%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集中在能源行业。因此,能源行业的改革和转型升级就是碳达峰工作的重中之重,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,建立起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多种手段,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。

供给侧需求侧双端发力

供给侧,主要是减少煤炭消费。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曾一度高达70%,非化石能源、天然气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消费非常少。需求端,主要是发展先进的制造业,调整电力结构,减少煤炭电力的使用,增加清洁能源发电。依托碳达峰、碳中和,中国、美国和欧洲国家共同牵头制定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的新规则。

二、碳中和大背景下中国涌现的6大商机

1.新能源汽车

对中国而言,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。汽车跟飞机一样,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标杆,代表着这个国家工业制造水平。中国在汽车领域前景非常广阔。美国汽车保有量是每千人800辆,日本是每千人600辆,欧盟是每千人400多辆,世界平均水平是每千人280辆,而中国是每千人180辆。跟发达国家相比,我们的汽车保有量远远不足。

试想一下,如果每个家庭都有一辆小汽车,中国未来就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。但光消费不行,还得能制造。要想成为汽车制造强国,就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,中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。据《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报告》显示,2021年,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达到53%。未来,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有30万亿以上的广阔市场。燃油车,我们是比不过外国的。直到今天,中国还是造不出一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燃油发动机。但新能源汽车就不一样了,我们不用造燃油发动机,只用造电池就可以了。

造电池,可比造燃油发动机容易很多。这就在无形中降低了造车的门槛。我们可以看到,最近几年涌现了很多造车新势力。像华为、小米、阿里、百度都相继宣布造车了。

碳中和,刘子军,碳达峰

这里特别聊一下特斯拉。2014年,中央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,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。结果出现了大量骗补贴的行为。问题出现以后,中央就想了一招——引进国外的竞争者。2019年,上海市政府正式宣布,引进特斯拉。当时,上海市政府给特斯拉提了两个条件:

第一,特斯拉在上海建的超级工厂,品质不能低于在北加州的品质。第二,特斯拉的上下游产业链要放在中国。

那么,特斯拉的进入对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来说,是鲶鱼还是鳄鱼呢?我觉得两个都有。特斯拉进入中国以后,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随之升级,特斯拉90%的零部件都国产化了。而且,特斯拉在中国的超级工厂的管理团队、工程团队、制造团队等等大范围使用中国人,相当于给中国培养了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汽车人才队伍。产业链、人才、汽车都掌握在自己手中,即便未来面临国外老牌车企的冲击,中国也能稳如泰山。但对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就不太友好了。补贴取消,还引进了一条“大鳄鱼”,倒逼车企也必须认真发展。因此,特斯拉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说,既是鲶鱼也是鳄鱼。

碳中和,刘子军,碳达峰

2.第三代半导体

半导体跟芯片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。第一代半导体,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,第二代半导体我们有机会有所突破。到了第三代半导体,以氮化镓、碳化硅为代表,是中国可以弯道超车的机会。如果第三代半导体能有所突破,中国在芯片方面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顺利突破。大家也都知道,受疫情影响,中国的芯片严重短缺,汽车行业也被迫减产。为了不受制于人,中央计划成立半导体攻关小组,在未来5-10年内,投入10万亿人民币,进行芯片和半导体的攻关。我认为这个非常正确,技术的攻关,肯定需要科研体系改革和投资。不投钱、不花精力,是肯定没法弯道超车的。

3.储能

无论是传统能源还是新能源,都需要存储,储能市场也就应运而生。据测算,储能市场未来也将会有万亿级美元的市场空间。国内的某些企业,现在已经开始了转型升级,由动力电池向储能电池转变。尽管储能技术的发展,目前还面临着很多难题。但是一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,就意味着新能源革命的到来。

碳中和,刘子军,碳达峰

4.绿色建筑

我们以前搞建筑,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。未来的建筑行业要大力发展近零能耗、零能耗建筑产品。近零能耗,是指利用可再生资源,优化能源系统运行,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。

零能耗,是指充分利用建筑物本体及周边或外购的可再生能源,使可再生能源全年供能大于或者等于建筑物全年全部用能。

以前搞建筑,就是盖个普通的房子。今后可能就不同了,从大楼的整体设计到建筑材料再到施工方式,都要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。举个例子,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即将要建造的滨海大厦,就是一个“海绵型”建筑。广场上的透水砖将水吸收后,再用来浇灌花草;大楼的幕墙,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……通过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和节能系统,滨海大厦预计每年可以节约电能132万千瓦。

碳中和,刘子军,碳达峰

5.绿色金融

2016年,中国就提出了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。2019年,中国贴标绿色金融的债券发行。在绿色金融方面,中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,央行也在屡次评为G20成员国最绿色的央行。我们现任的央行行长易纲在金融发展方面的水平很高,他主导制定了高标准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和道路。像绿色债券、碳金融产品、绿色保险等等都属于绿色金融的产品。

在2021年4月的亚洲论坛上,易纲还提出了3条未来绿色金融的发展内容:

如何更好地动员资金,支持低碳转型;

如何管理好因气候变化引起的金融风险;

国际协调与合作,要发挥好G20等平台的作用。

在绿色金融方面,中国面临的难题是,要跟欧盟共同建立绿色金融的分类标准。倘若标准建成,对金融体系的发展影响会非常深远,相当于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。

6.碳交易

2020年12月底,《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》正式发布,碳交易市场开始进入大发展阶段。未来,企业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当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的当量(约等于1万吨媒),就会被纳入到碳交易市场。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,碳排放量占全球的1/4,可以预见,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。

据预测,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未来会达到30-40亿吨,涉及的金额将在5000亿-1万亿左右。目前碳交易市场的试点城市有7个,覆盖钢铁、电力、建筑等各个行业。碳交易市场目前最活跃的地方在广东,但我预测碳交易市场未来发展最好的地方应该还是在上海。除此之外,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还会走向世界,跟世界的碳交易市场进行联动。

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,在碳交易量方面理应可以超越欧盟、美国,成为全球第一。因此,未来的中国,碳交易市场可能是规模仅次于股票的金融交易市场。

三、本文干货

1、特斯拉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说,既是鲶鱼也是鳄鱼。

2、储能市场未来也将会有万亿级美元的市场空间。

3、倘若绿色金融的分类标准建成,中国将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。

4、未来的中国,碳交易市场可能是规模仅次于股票的金融交易市场。

5、依托碳达峰、碳中和,中国、美国和欧洲国家共同牵头制定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的新规则。

年度企业培训方案

预约专属企业培训顾问为您介绍

热门文章

©2018浙江量子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.

浙ICP备16040161号-1

公安部备案号33010302003379

年度企业培训方案
  • 获取年度
    培训方案

    客服头像

    客服电话

    400-1698-589

    在线咨询